立足特色發展優化高校人才評價體系
http://www.wzpmh.com2025年08月20日 09:18教育裝備網
■ 分類推進高校改革要求地方高校要差異化發展,依托區域資源稟賦構建特色學科體系,強化“區域—產業—高校—人才”協同發展導向,并將人才評價改革嵌入區域產業創新鏈
■ 人才評價要圍繞地方特色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建立“企業需求—體系變化—指標調整”的快速響應機制,推動人才評價與產業發展需求同頻共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分類推進高校改革”“深化人才分類評價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鼓勵各類人才潛心鉆研、厚積薄發”。這一政策導向旨在通過特色化發展破解高校同質化困境、差異化評價打破人才同質化競爭,引導不同類型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發揮優勢、辦出特色,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作為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點和產業發展的重要策源地,地方高校應立足特色發展,科學優化人才評價體系,在深刻把握分類評價核心要義的基礎上精準發力,構建“破同質、融特色、立新標”的人才評價新模式。
1
破除同質化評價束縛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列為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以來,我國持續推進人才評價機制創新,高校人才評價制度化、標準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一些高校在改革進程中仍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評價導向同質化。一些高校的人才評價還存在過于強調學歷、職稱、論文、項目、獎項、頭銜等顯性指標的現象,缺乏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企業“卡脖子”技術難題、技術攻關等指標的考量,導致人才存在“評什么”就去“干什么”的傾向,制約了人力資源在提升社會生產力、解決經濟發展實際中的效能發揮。二是評價方式同質化。部分高校的人才評價體系對不同類型人才成長周期差異、團隊化協同關注不夠,存在“重個體考核、輕團隊”效應、“重理論研究、輕實踐生產”現象,既制約了產業人才發展,也不利于地方高校科技生產力的整體提升。
2
人才評價改革嵌入產業創新鏈
當前,部分地方高校一方面忽視了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職能,未能立足地方產業特色形成差異化優勢,與區域發展的適配度不足;另一方面,其人才評價機制與產業發展需求存在結構性脫節,客觀上制約了優秀科研人才投身產業發展一線的積極性。
分類推進高校改革要求地方高校要差異化發展,依托區域資源稟賦構建特色學科體系,強化“區域—產業—高校—人才”協同發展導向,并將人才評價改革嵌入區域產業創新鏈。地方高校要將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企業難題等指標融入評價體系,引導具有社會服務能力的教師將精力投入企業生產、技術攻關、工藝流程優化等長周期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工作,有效破解校園內科技理論研究與校園外產業經濟發展“兩張皮”現象,為地方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提供創新動能。
3
建立差異化分類評價體系
當前,地方高校應在優化現行評價基礎上建立一套包含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從而激發各類人才活力。
一是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分學科、分類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當前高校教師職稱評聘、崗位設置與考核評價類型主要分為教學型、科研型、教學科研型三類。盡管多數地方高校已增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關聯度較高的社會服務型評價維度,但主要聚焦橫向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等顯性成果的考核,具體指標設計還不夠健全。因此,建議地方高校將產業人才培養成效、社會貢獻度、技術創新應用、成果轉化實效、經濟效益等指標納入評價體系,并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進行動態調整。同時,針對高校多學科特性,強化學科差異化的評價標準建設,對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的應用型學科,可采用“產業+高校”雙重評價模式,設置產教融合深度等特色指標,切實增強評價的精準性與適配性。
二是優化評價方式方法,健全團隊化、重長遠的評價機制。建議地方高校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加強跨學科高水平團隊建設,推動評價模式由個體評價向團隊評價轉變。這種轉變既能系統解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又有助于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對跨學科交叉協同的需求。在評價周期設置上,構建涵蓋短期“年度目標考核”、中長期“聘期目標考核”以及“產業項目周期目標考核”的考核機制,既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又強化中長期生產目標導向,為人才特別是產業人才開展長周期技術攻關、一線成果轉化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強化服務地方質量導向,構建特色化評價機制。地方高校應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產業需求,深入產業、行業、企業一線,拓展聯合辦學資源、科研攻關課題與實踐能力場景,提升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度。人才評價要圍繞地方特色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建立“企業需求—體系變化—指標調整”的快速響應機制,推動人才評價與產業發展需求同頻共振。為此,需構建“需求導向—動態調整—產教協同”的創新機制,進一步健全特色化、差異化評價模式,從而實現“高校對地方經濟的創新支撐、地方對高校人才的發展支持”雙向功能耦合。
(作者張飛系西南科技大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徐龍華系西南科技大學人力資源部部長。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研究課題[23RSJS0403]和西南科技大學教改項目[24xnzd12]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