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先锋av资源,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wzpmh.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勞動教育應更貼合大學生成長實際

http://www.wzpmh.com2025年08月20日 09:17教育裝備網

  一項面向全國高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91.37%受訪大學生所在高校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在眾多勞動教育形式中,18.99%受訪大學生傾向開展體力勞動,34.24%受訪大學生傾向開展創造性勞動實踐活動,46.77%受訪大學生傾向于兩者結合、均衡開展。
  
  當前,高校普遍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勞動教育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建設成效顯著,大學生對通過勞動教育獲得實質性收獲的認同感普遍增強。同時也要看到,高校勞動教育還不同程度存在重技能培養輕價值引導、教育場景脫離真實需求、與專業和就業銜接不足、評價機制單一等問題。破解這些問題,需要推進勞動教育創新,使得勞動教育更好貼合大學生成長的實際需求,賦能大學生成長成才。
  
  同時,隨著數智化時代的到來,勞動形態發生深刻變化,創造性勞動、協作性勞動日益發展,傳統勞動教育理念難以適應新形態需要。因此,高校要注重勞動教育的多樣性和創造性,重視勞動范疇的拓展延伸和勞動技術的發展,避免勞動教育形式化、負擔化或簡單體力化。開展勞動教育應注重“過程體驗”而非僅看“結果產出”,關注大學生在勞動中的態度轉變、能力提升和協作表現。
  
  新一輪科技革命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要求勞動教育的內容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勞動教育內容創新的核心目的是增強勞動教育的吸引力和實用性,使勞動教育既能與學生專業學習緊密結合,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又能讓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發展的勞動技能。因此,勞動教育的內容創新需構建“分層分類、多元融合”的內容體系,將勞動融入不同學科專業門類課程,實施差異化個性化勞動教育。如理工科可開展科研實驗輔助、技術研發等專業相關勞動,文科可設置社會調查、社區服務等實踐內容,實現“勞動+專業”的協同育人。通過內容創新,可以讓大學生從專業的勞動教育中,塑造正確勞動觀念、端正勞動態度和培養良好勞動習慣,進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當下,一些高校的勞動教育以集中勞動、義務勞動等形式開展,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難以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熱情,要實現勞動教育的形式創新,使大學生參加勞動教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比如,可探索開展項目式勞動,以問題為導向,組織大學生申報發揮個人興趣特長的項目,如校園文化建設等,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勞動+”融合形式,推進“勞動+競賽”“勞動+志愿服務”“勞動+社團活動”“勞動+德育/思政”等,進一步推動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勞動精神與勞動實踐相結合、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讓勞動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通過形式創新提升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獲得感。
  
  評價機制是勞動教育的“指揮棒”,其創新對教育質量提升具有導向作用。部分高校勞動教育現有評價多以簡單考勤、總結報告為主,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激勵性,難以客觀反映勞動教育成效。評價機制創新旨在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分析勞動行為數據,建立科學、多元、動態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突出評價結果的導向作用,這就需要構建多元協同的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記錄大學生在勞動中的參與度、積極性、協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元主體評價結合師生評價、服務對象和合作單位反饋,使評價更加全面客觀;發展性評價關注大學生勞動觀念的轉變、勞動技能的提高和勞動情感的升華。通過將評價結果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增強評價對大學生的激勵作用。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造就更多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對勞動教育提出了廣泛的社會性要求。作為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高校應重視家庭、社會承擔的育人功能,認識到大學生勞動觀念的產生和勞動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社會的培養和檢驗,匯聚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力量,形成三者協同育人的機制。
  
  (作者系貴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名企展播 申請加入
行業訪談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