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實踐賦能、啟蒙創新”為核心,是面向師生開展AI教學、趣味實踐與基礎探究的專屬空間,適配從初中啟蒙到高校基礎學習的不同需求,避免復雜理論,聚焦“看得見、能動手”的AI體驗。
二、核心功能與場景
1. 教學實踐:開展AI基礎課程(圖像識別、語音交互、簡單編程),通過配套的實驗套件、編程工具,讓學生親手完成“AI識物”“機器人控制”等實操任務。
2. 趣味體驗:設置互動展示區(如人臉識別模型、語音控制裝置),供學生課下自主探索,直觀感受AI在生活中的應用。
3. 社團/競賽支持:為AI社團、科技競賽(如機器人避障、簡易編程挑戰)提供設備與場地,支持小組合作完成小項目。
三、核心配置亮點
- 硬件:按“分組實驗”設計,每組配備平板/電腦(圖形化編程用)、教育級AI套件(傳感器、攝像頭模塊)、積木式機器人(安全無風險),教師端設演示屏,清晰展示操作步驟。
- 軟件:預裝低門檻工具(Scratch、Mind+圖形化編程)、AI演示小程序,搭配現成實驗案例(如“水果識別”“機器人巡線”),學生直接上手,無需復雜代碼基礎。
四、實驗室特色
1. 安全易操作:所有設備選教育級(電壓≤12V防觸電、圓角無尖銳部件),操作流程簡化,初中生也能獨立完成實驗。
2. 貼合教學:內容匹配課程標準,實驗案例從“生活場景”出發(如用AI統計數據、控制日常設備),讓AI學習不抽象、不枯燥。
典型應用場景
垃圾分類實踐:學生通過操作AI工具進行垃圾分類模型訓練,結合環保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
1跨學科融合:結合數學、藝術等學科,如通過XR技術可視化神經網絡結構,或創作詩詞觸發AI動態場景。
2機器人互動體驗:使用機器人進行編程訓練或智能問答對話,提升技術實踐能力。
3實施路徑
課程設計:開發AI通識課程群,包含計算思維訓練、倫理素養培育等內容。
1硬件配置:采用模塊化設計,學校可根據需求選擇機器人、編程設備等組件,靈活搭建實驗室。
師資培養:通過教研活動提升教師技術應用能力,推動教學從技術應用向思維培育轉型。
政策支持
多地教育部門將“智慧教育”納入發展規劃,如重慶兩江新區近五年持續推進教育數字化,并開發“AI+教師教育”行動計劃。
序號名稱單位數量
一、基礎設備部分
1教師演示臺張1
2學生實驗臺張8
3學生凳張50
4儀器柜張4
二、實驗儀器
第1部分 人工智能基礎實驗系列
1機器人1號套1
2機器人3號套1
3動物園動物機器人套1
4撿球機器人套1
5傳球機器人套1
6搬物機器人套1
7發射小球機器人套1
8抓放球機器人套1
9機器狗3型套1
10吸力機器人創意實驗盒套1
11實物編程機器人套1
12創客電子實驗箱1型套2
13創客電子實驗箱2型套2
14創客電子實驗箱3型套2
15創客電子實驗箱4型套2
16創客電子實驗箱5型套2
17創客電子實驗箱6型套1
18創客電子實驗箱8型套1
19人工智能編程套裝套1
20人工智能科創套裝套1
21智能交通3型套1
22語音互動機械手套1
23智能機器人1號套1
24機器人設計實驗箱1套1
25機器人設計實驗箱2套1
26機器人設計實驗箱3套1
27機器人設計實驗箱4套1
28機器人設計實驗箱5套1
29機器人設計實驗箱6套1
307號機器人套1
31航天機器人套1
32趣味智能機器人創客實驗盒套1
33吃東西機器人套1
34眼睛開閉與眼球轉動模型套1
35自動伸縮門套1
36兩輪平衡板套1
37機械臂(比賽)套1
38四足機器貓套1
第2部分 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訓練器材
1無人駕駛智能車套1
2人工智能綜合應用套裝套2
3人工智能創作套裝套2
4語音識別教學套裝套1
5圖像識別教學套裝套1
6人工智能實驗箱套1
7遙控手柄(2.4G普及版套1
8青少年機器人等級考試三四級套裝套1
第3部分 智能控制與自動化
1智能采摘套1
2腦機接口技術-腦控吹球比賽套1
3腦機接口技術-腦控噴泉套1
4Python編程小車套1
5奔跑的不倒翁2型套1
6智能控制自行車套1
7遙控機器人套1
智慧墻
1AI生命游戲套1
2AI抽屜原理套1
3AI猜中思想套1
4AI編寫指令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