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先锋av资源,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wzpmh.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廣西全學段多形式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打造有形有感有效的“大思政課”

http://www.wzpmh.com2025年08月15日 09:21教育裝備網

  前不久,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八桂田園基地,南寧師范大學等4所高校的思政課教師共同打造“行走在‘田園里’的思政課”,教師從植物生長與環(huán)境的依存關系切入,延伸到“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概念。
  
  這樣的思政課,正是廣西打破傳統(tǒng)課堂邊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生動縮影。廣西各級各類學校從課堂教學、育人環(huán)境到社會實踐等維度,打破思政課傳統(tǒng)課堂邊界,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場景、火熱的生活、親身的實踐中向下扎根、向陽生長,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深度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
  
  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 實現(xiàn)全學段覆蓋
  
  “編織壯錦繡球、傳唱山歌,都成為孩子們課堂上的鮮活體驗……”早在2012年,南寧市秀廂小學就開發(fā)了25門具有廣西特色的校本選修課程。
  
  廣西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構建了覆蓋全學段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實現(xiàn)從小學到大學的縱向銜接。
  
  幼兒園、小學階段通過繪本閱讀和童謠傳唱啟蒙;初中階段深化“五個認同”教育;高中階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大學階段則重在增強學生使命擔當,同時從學術理論高度探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
  
  目前,廣西各學校以各種形式開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相關課程。小學低年級與幼兒園開設主題繪本閱讀和童謠傳唱,小學五年級、初中八年級統(tǒng)一開設專題課,本科高校專題公共必修課開設率達100%,高職高專開設專題課程或在思政課中進行有機融入。
  
  “學長學姐們用我們喜歡的方式來講,感覺特別有意思!”廣西大學2024級本科生龔芯沅在聽完“00后”君武青年講師團的宣講后感慨地說。廣西大學君武青年講師團用“青言青語”將政策理論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故事,現(xiàn)已累計開展宣講百余場。
  
  此外,廣西十一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重點工作實施方案》,不僅設置專門課程并賦予學分,還依托15個國家級和自治區(qū)級實踐教學基地,推動思政教育與學科專業(yè)深度融合。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讓抽象理論“可觸可感”
  
  “同學們,這顆飽滿的石榴就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南寧職業(yè)技術大學教師岑家峰以石榴為教具,以粒粒緊抱的石榴籽比喻各族人民,生動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緊密聯(lián)系。
  
  在另一間教室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堂上,學生們研究壯錦紋樣數(shù)據(jù)庫,用3D打印技術復刻民族文創(chuàng)產品,通過VR技術“重建”歷史上的貿易通道�!拔覀儼阉颊n堂搬進了實驗室!”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黃羽說。
  
  廣西各學校積極探索多元教學手段,運用探究式、沉浸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探尋邊疆地區(qū)文化傳承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關聯(lián)。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的“課堂播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享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形成“學生主講—教師深化”的互動模式;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開發(fā)“建設壯美廣西”VR教學資源庫,在52個專業(yè)121門課程中以“案例融入+情景模擬+項目化教學”形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始終。
  
  校園文化也成為育人載體。河池市環(huán)江縣的“分龍節(jié)”、都安縣的“祝著節(jié)”上,學生身著民族服飾歌舞;廣西高校打造的中華文化景觀墻、民族精神展陳館,讓校園的一磚一瓦都傳遞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動思政課“走出”課堂 在行走中感悟使命擔當
  
  5月9日,在廣西百色市樂業(yè)縣百坭村,一堂特殊的現(xiàn)場課在同心廣場大葉榕下開講。百色市以講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課文《青春之光》為契機,將課堂搬到戶外,為學生們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
  
  課上,學生們走在黃文秀曾走過的村道上,聽著她的故事,看著百坭村的巨變,真切感受到“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自2024年以來,百色市已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研學實踐活動400余次。廣西依托109個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所紅軍學校、260個自治區(qū)研學教育基(營)地以及文化場館、科技場館等,組織學生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教學。
  
  廣西還創(chuàng)建大中小學各類紅色研學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155個,每年組織30余萬名學生到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園、百色起義紀念園等場館開展研學實踐。
  
  在中越邊境友誼關“共和國1號界碑”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以“一片丹心護國門”為主題開展活動,教師李露陽帶領學生誦讀《紅色家書》。學生林思思感慨地說:“摸著界碑上‘中國’的刻痕,才真正懂得‘國土一寸不能丟’的使命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廣西首創(chuàng)“壯美廣西大思政課”手繪地圖,地圖精心設計了六大類研學課程,串聯(lián)13個研學點和1650節(jié)課程。學生可跟隨這張地圖,穿梭在壯美的山水之間,觸摸著民族團結的鮮活脈絡,在“行走的課堂”中感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名企展播 申請加入
行業(yè)訪談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